广东财经大学学报

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

 

聚人聚才聚能量

2017年,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正式成立,掀开国际合作办学又一新篇章。图为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学生和外教合影。(贵州财经大学供图)

鸟瞰花溪大学城,沿着栋青路、思雅路和花燕路构成的“Y”字型通道,一排排色彩鲜明、风格各异的校舍鳞次栉比。

在花燕路右侧,贵州财经大学校门宽阔大气,往里走,在学校的展示栏上清晰记载着学校发展历程:

2016年,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;2017年,西密歇根学院正式成立,掀开国际合作办学又一新篇章;今年5月,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,设理论经济学、工商管理博士2个授权点……

学科建设为学校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,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学科队伍。

和贵州财经大学一样,贵州师范大学也是最早搬入花溪大学城的高校之一,它见证着大学城发展的同时,自身人才培育、学科建设、科研成果也取得突破。

短短5年,花溪大学城各高校学科建设、科研平台已初具规模。

截至目前,已先期入驻花溪大学城的9所省属高校,涵盖了理、工、农、医、文、经、管、教育、历史等9大学科门类。花溪大学城已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,1个博士后流动站,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,1个博士培养项目,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2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1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,2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研究中心、科研基地,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。

以熊康宁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贵州师大科研团队是典型。团队以花江大峡谷作为研究示范区,经过20年的理论研究、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积累,花江大峡谷初步实现经济、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,并提出一套适宜喀斯特环境特征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——“花江模式”,为国家开设石漠化治理工程专项提供了科技支撑。

学生创业团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。在贵州师范大学,有一个叫“绿云团队”的学生团队频频获创新创业奖,在校内外小有名气。他们获奖的法宝就是“双导师制”。

贵州佰仕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永祥的另外一个身份是“绿云团队”的企业导师。

“作为企业经营者,我首先考虑项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。”易永祥说,“所以,我主要从项目的财务指标、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指导。”

在贵州师范大学,像易永祥这样的校外导师并非个案,还有40多位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被邀请到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库,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双创型人才。

紧邻栋青路的贵州医科大学妙手丹心铸良医,累计培养了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专门人才7万余名,为守护贵州各族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

高校聚集、人才集中,面对智力和科技优势,花溪大学城加快推进校地合作,深化开放办学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实现产学研相结合,培育了一批实用型人才。

2014年初,贵安新区管委会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挂牌成立“贵安新区IT人才培训基地”“贵安新区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”等培训基地,双方在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、产业共培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。

截至目前,贵安新区与入驻的各高校全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在人才培养、教师及科技人员挂职锻炼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,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联盟。

链接:熊康宁:大学城初步实现集约化办学

城以才兴,业以才立。

目前,入驻花溪大学城的高校已初步实现图书、电子网络、实验室、公共教学、互聘师资等资源共享的集约化办学模式。

随着各高校间建立科研合作、学分互认等机制,贵州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将进一步有效整合,成为贵州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区、高科技研发的新平台,展示贵州教育、文化、科技发展的靓丽窗口。

当前,贵州正处于高速发展期,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。而花溪大学城承载着贵州“人才强省”梦想,这座功能完备、环境优美的大学城,正在贵安新区崛起。对我而言,取得的成绩已属过去,今后,我将和我的团队继续在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石漠化治理理论、技术以及石漠化治理科学模式和工程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,进一步为国家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专项科研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。

打造众创“梦工场”

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。”在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大门外,8个大字引人注目。

上一篇: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看看大家怎么做
下一篇:没有了